新闻动态news

社内动态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社内动态

当李鬼遇到李逵——亲历日本121奇案

时间:2020-07-21

  这个真实的故事,发生在2020年1月21日,虽然情节有些荒诞离奇。
  在叙述之前,请允许我简述故事背景。我自2002年东渡以来,一直从事与日本相关的工作。2015年将清野商事引入中国,从那时起就以教育为重心。也许缘于我长年旅居日本、且后援充分的关系吧,我们所接待的访日客户,无论游学交流的师生、还是商务考察的高管,其访问目的都能100%达成,此成绩让那些以景点购物为主的华人地接社望尘莫及,也令清野商事在中日游学领域独树一帜。


<事件篇>


  言归正传。2020年1月,一个偶然的机会,千叶县立传统文化村的役员藤田先生突然跟我说起:“贵公司清野商事的18名师生,本月21日的茶道体验已经预约好了。”乍听此言,有点好笑,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团体,肯定有人搞错了。但转念一想,不对!莫非背后另有文章?莫非有人在日本冒用我们的名义?于是,我恳求役员切勿打草惊蛇,而应于1月21日来个守株待兔,一览究竟。
  闲话休提。且说1月21日这天,我一早就赶奔千叶县立传统文化村,怀着好奇的心情,等待着那神秘的18人游学团。



  今天碧空如洗,旭日给深冬的千叶县带来丝丝暖意。传统文化村,位于东京以北的丘陵地带,江户街巷、瓦肆茅舍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,是面向日本中小学生课外体验的一处教育基地。几年以来与我公司形成了牢固的相互信赖,迄今为止已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学生来此感受日本传统风情。
  略带寒意的清风拂过停车场,夹杂着些许潮气。我所等待的团体到了,欢声笑语的学生们跳下巴士。从服装与旗帜上,我看出这些师生来自内蒙古包头,含16名学生、1位男老师、以及1位同学的妈妈。这18位中国来客,由一个认真诚恳的华人地接导游指引,整装待发。岛国的气候,本身就足以让来自中国干旱北方的学生倍感惊奇,而冬季郁郁葱葱的草木,更加令人难以置信、兴奋不已。
  等大家来到近前,我开始与团体内的几位大人打招呼,但几位都忙于组织学生,似乎没空搭理我。看来主动沟通是没戏了,我只能坐等对方露馅。


<探索篇>


  半小时后,内蒙古的师生们身着和服,在地接社导游的带领下,徐徐步入传统文化村,计划参加所谓“已预约”的茶道体验课。一切貌似顺利,导游到前台对职员说:
  “我们预约了11:00的茶道。”
  然而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,职员回答:
  “清野商事的负责人已在茶室里了。”
  导游闻言大吃一惊,但事已至此,难以谋面,只得暂且安抚那些在单薄的和服之内微微发抖的学生、以及一脸茫然的老师家长,再作他图。


  11:20,职员仅带导游一个人来至茶室,这位不知所措的华人女导游已近中年,面容和善,或许刚刚受到客户(包括组团社)的责难而神色张皇。趁此机会我与她简单交流,下面是我们的对话。
  “你们之前来过这里吗?”
  “没有,这是第一次。”
  “这个团体的游学主题是什么?”
  “动漫。”
  我灵机一动,因为日本动漫是我公司设计的一款经典教育产品,几年以来在国内各个渠道商的推动下遍布大江南北,目前操作日本动漫的中国教育机构,或多或少都受过我们的影响。这么说来,此团所隐藏的秘密,不仅限于眼下的传统文化村?于是我继续问道:
  “那么动漫行程,你们之前操作过吗?”
  “也是第一次。”
  “是哪家组团社委托你们的?”
  “这个……不便告知。”


  越来越扑朔迷离,我能否找出组团社的来龙去脉?
  如果导游所说均为事实,那么毫无经验的地接社负责游学,跟廉价购物团还有什么分别?只是苦了那些朝气蓬勃的学生、满怀期望的家长了。然而学生何罪?竟被卷入大人们的勾心斗角!
  我再也不忍看到访日学生们那宝贵的时光被继续浪费,于是拜托职员无论如何都要妥善安排。最终在日方的努力协调下,确定于下午体验。如此一来,学生们只能继续身穿裹紧肚皮的和服去吃午餐。始作俑者,尔心何安?



<解谜篇>


  旅游与教育本属不同行业,只是游学行业的兴起而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。一家与动漫游学历来无关的地接社,怎么会想到我公司的旗号呢?小孩子都知道这背后必定有人指使,有人凭借我公司的信用与资源来扶持新供应商。既然从导游这里已经问不出什么,就利用午餐时间,我与内蒙古的韦老师攀谈起来。由于身为末端客户,所以老师说起话来自然就没那么多顾虑。
  “咱们这次来日本,都去了哪些地方?”
  “哆啦A梦、NHK电视台、海贼王乐园、漫画家交流……等等。”
  “对游学效果,感觉如何?”
  “一言难尽。”
  到这时我已大致了解,此团不仅日本设施以我们名义预约,甚至连行程设计都套用我公司的经典产品。
  “加个微信吧!”
  “可以,我扫你。”
  然后我翻了翻朋友圈,看到了招生广告以及活动详情。在那一行行文字、一张张图片映入眼帘的瞬间,我看到了自己的原创,此时我已不寒而栗。
  “请问贵机构是跟国内哪家公司合作的?”
  “是□□,他们的销售找了我们好几年呢,这回是初次合作。”


  虽然我已有心理准备,但当听到那无比熟悉的旅行社公司名称时,还是难以接受,但这就是现实!昔日亲密无间的盟友,竟背着我们,以我公司原创产品在中国招生,又打着我公司的旗号在日本游学,今天还被我当场抓住!我曾怀疑《水浒传》李鬼遭遇李逵的故事,世间不会有如此巧合吧?但今天的奇遇让我重新认知,到底是天理昭然?还是因缘际会?抑或为我所知者,仅冰山之一角?
  总部位于上海的旅行社,原本由北美地接起家,逐渐把目的地扩展至世界各国,其教育品牌引领着出境游学市场之发展。其中,日本方向经过与我公司几年的合作,影响日增,连续零投诉与80%回头率的业绩,足以为同业之表率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2019年此社内部的大幅重组与离职潮,让下游的供应商苦不堪言。我们似乎并非在与“企业”合作,而是在跟企业之内的特定员工合作,人在交情在,人走茶就凉,乃至遭遇“挖墙角”,难道这是国内商界的普遍现象?想当初,此旅行社的日本业务蹒跚起步,连“修学旅行免签证”的办理都由我手把手来教,如今业已坐大,非吴下阿蒙,即使做不成朋友,也没必要反目成仇吧?


<终结篇>


  午后的阳光格外温馨,周围起伏的山林也显得异常青翠,有几个学生想买冰激凌了,但责任心极强的老师,立即前去予以指正。我要了解的真相已经判明,虽然心情复杂,但理智告诉我,绝不可迁怒于无辜他人,于是我叮嘱传统文化村的职员,请一定善待学生。
  因为事情还留下一个尾巴,所以我转身来到变装馆,担当者玉造女士立即迎上来。
  “王先生,刚刚中国来的团体,说好上午把和服还给我们,但又延到下午了。穿得紧绷绷地吃饭,中国孩子怎么受得了?你知道出什么问题了吗?”
  “没什么,只是预约上出了点小差错。他们需要追加多少钱?”
  “既然王先生在这儿,就算了吧!”
  “谢谢,这些孩子就拜托您了!ではのちほど(改天见)。”
  一切交待完毕,我回到餐厅,祝愿内蒙古的师生在次日归国一路顺风。然后怀着满腹的惆怅,与大家依依惜别。



  时光荏苒,转眼已过半年,对于此案仍深感不吐不快,终于决定在7月21日发表此文。关于我对此事件的所作所为,或褒或贬任人评说,不求尽如人意,但求问心无愧。我不敢奢望收获感恩,相反还隐约预感到,因揭露事实而可能招致怨恨。各位看官,特别是游学业内的朋友,读到“探索篇”就已经对幕后的旅行社猜到七八分了吧?你们对这个超乎想象的奇遇有什么看法?